KPI全能又百搭?OKR请求出战!

KPI和OKR都是企业管理工具,很多公司将KPI当作万能的钥匙,却在发现问题后将其抛弃,转身投向OKR的怀抱。那OKR又是什么?

KPI并不是万能的


KPI指的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法。KPI考评首先是一种管理思想,其次是一种人才激励策略,KPI考核作为一把双刃剑,既可以成为提升公司整体绩效的有力工具,也可以沦陷为劳民伤财的填表游戏,关键就看企业如何看待和运用。 

KPI的出现可以说是拯救了绝大部分的公司,设置考核标准就可以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。

但是在应用KPI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,KPI指标比较难界定、容易使考核者误入机械的考核思维和方式、不是针对所有岗位都适用。 


举个栗子:对于研发团队,KPI设置成一个月必须要研发出来一个新的产品。这怎么可能嘛,不管是想法,还是设备,都不可能保证每个月都能完成一个的指标。


再说说HR行业的KPI,最常用的就是招聘和考勤。如果不考虑人为因素和弹性因素,那么会引起考核上的一些争端。倘若不会灵活变通的HR来招聘,那会失去多少人才呢?还真难说。 

看起来全能又百搭的KPI,也不是万能的啊!企业家犯了难,别怕,OKR请求出战!

让人幸福感UP的OKR


OKR聚焦于目标(Objectives)和关键结果(Key Results)的设定,使目标自上而下地统一,确保管理者和员工处在正确轨道上,强化企业整体,提高企业业绩、工作满意度,是企业进行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,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。

OKR强调如何尽可能促进员工的自主性,在过程中进行管理,而不是根据既定目标和完成率进行考核。之前用KPI进行考核时,大家相对比较保守,不太可能会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。
但采用OKR之后,团队里的一些员工敢于定有挑战性的目标,更加愿意尝试,它时刻提醒每一个员工当前的任务是什么,相信并依靠员工的自主观、创造性、执行力去完成工作任务,达到自由和方向二者之间的平衡。

我们来看看华为是怎么执行OKR的?
我们拿华为的一个团队举例,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制定了该团队OKR的10大信条:
一、“始终思考我的目标对客户的价值;
二、主动承担,为团队做更大贡献;
三、目标认定后坚定执行,相关变更即时知会周边成员;
四、在聚焦自己目标的基础上尽力帮助别人;
五、精益求精,坚持对技术的执着追求;
六、合理规划工作,核心时间聚焦核心工作;
七、面临压力仍然坚持质量;
八、求助他人前,确保我已经做过深入思考;
九、勇于挑战新领域;
十、我的成长我做主。


制定OKR的基本方法是:首先,要设定一个“目标”,这个目标不必是确切的、可衡量的,例如“我要变得更好”。然后,设定若干可以量化的“关键结果”,用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,例如“我的英语六级成绩要上550”或者“大学毕业前要学会一门乐器”之类的关键结果,这些结果都是可以帮助我变得更好。


对个人来说,它起到很好的回顾作用,能够快速看到自己为了目标做出的努力,我达到的结果是什么。OKR能够给人幸福感,而不是像KPI给人的紧张感。


其次OKR的内容和成绩都是公开的,你可以看到大家的OKR记录。这带来了良性竞争和相互的认同感。 对公司而言,OKR解决了KPI的种种缺陷。其实,OKR和KPI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,它们搭配使用,完全可以成为一对黄金搭档。

10个公司推OKR,9个都做成了KPI?

随着大厂纷纷入局,OKR目标管理法越来越火。然而,我们调研后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:10 个公司推 OKR,9 个都做回了 KPI 。既没搞懂 OKR 是什么,更没有找到 OKR 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在众多实行OKR的企业当中,字节跳动当属其中的佼佼者,那么字节跳动为什么可以成功落地,也许我们可以从字节跳动的成功案例窥探一二。

01  字节跳动为何能成功落地 OKR ?

1)扁平化管理,OKR 全员公开可见

字节跳动有个非常有特色的管理理念,叫做「基于上下文,而不是基于控制」( Context, not Control),即事情该怎么做,是希望员工能在完整的信息基础上做判断,鼓励员工主动思考,而非强调流程、上下级与命令

公开透明是 OKR 的重要原则之一

在字节跳动,大家的 OKR 是公开的,即使是入职第一天的员工,也可以直接看到张一鸣的 OKR。

“比如我们有非常多的跨部门合作,‘开会坐在一起却不认识对方是谁’的情况很常见,我经常的做法是,拿起手机,打开他的头像,看一眼他的 OKR,半分钟就知道他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什么了。”

因此,在字节跳动,OKR 不仅仅是个自上而下拆解的结果,除了与上司有关,还与本部门同事、跨部门同事有关,是高效沟通与协同的基础。

2)重视工具,用工具有效推进 OKR 落地

OKR 本身是为了应对变化而生,对于变化的及时记录和传递非常重要。如果以信息孤岛的方式进行 OKR 的实施,不能及时让参与者周知变化做出响应,这个 OKR 就白定了。

3)及时跟进,将 OKR 与日常工作深度结合

很多企业都尝试过使用 OKR,但是发现没有用。

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写 OKR 只是走个形式,期初随便写写,中间完全不跟进,期末总结的时候,发现一些事儿做丢了,一些事儿跑偏了,能跟进的也就一两件,还都不如人意。

OKR 在执行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,要定期追踪。在字节跳动,OKR 与例会是紧密结合的。

一场 OKR 例会的要点:

会议讨论内容:部门周会以部门 leader 的 OKR 作为讨论主体,来判断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

目标完成情况:包括目标的达成情况、遇到的问题/风险、需要的支持等

关键结果进度:包括关键结果达成的情况/问题/风险

下一步行动:及时列出 todo 并设定具体负责人及截止日期

02  OKR 实施中要避免哪些坑?

1)把 OKR 当成项目管理

很多人会把 OKR 当成项目管理,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,不可混为一谈:OKR更关注「为什么做」和「完成标准」,而项目管理更关注「怎么做」。

OKR 承接战略,然后输出项目,再通过项目管理去落地到具体的任务。

举个栗子:

制定 OKR

O:解决用户产品使用中的核心痛点,用户满意度提升20%
KR 1:用户软件采购成本降低 20%
KR 2:新用户上手流程精简 10%
KR 3:用户咨询回复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

开展项目管理

项目 1:缩短用户咨询回复时间
任务:
新增 5 名客服人员
实施轮班制度
制作常见问题知识库
引入智能答疑机器人

简言之,OKR 的制定需要抬头看路,而不是低头一路拉车。

尤其是对管理者而言,搞清楚目标方向才是核心,在此基础之上,还需要去考虑可衡量的关键结果,而不仅仅是具体任务的集合。

2)用 OKR 来做绩效考核

10 个公司推 OKR,9 个都做回了 KPI 。

很多时候大家会分不清楚 OKR 和 KPI 的关系:OKR 是目标管理工具,并不是直接的考核工具。做绩效考核的时候,可以参考 OKR,但不要直接把 OKR 得分作为考核结果。两者并无好坏之分,只是适用的场景不同。

例如在一些生产制造加工企业,外部的变量不大,任务很明确,变化小,KPI 还是有很大意义的。但在多变的环境中,在需要快速响应和跨部门、跨地区密切协同的场景下,OKR 更有用武之地。

写在最后:

OKR 的实施,从 0 到 1 必然需要一个过程。

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点、发展阶段、员工特质等形成自己的判断,就是要不断地实践,再从实践中得到反馈,反哺理念,再由理念优化实践,进入良性循环。

固本主义和瞻前顾后是用不好 OKR 的,必然无法实现优化管理效率的目的。

我们看到的最佳实践案例,无不把重心放在实践上,决策层投入极高的关注,贯彻执行、积极反馈、不断优化。

字节跳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,正是善用OKR、追求效率让字节跳动从知春路的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估值750亿美元的独角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