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开平等的企业文化是OKR落地第一步

一个公司成功的本源在于构建起积极向上且强有力的企业文化。OKR 的顺利推行依赖于与之适配的企业文化,企业文化也会因为 OKR 的有效实施而更加稳固。

————安迪·格鲁夫在《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》

OKR鼓励自驱需要去中心化

OKR 原本只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,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、一种制度、一种理念。制度和方法本身不是关注点,如何利用目标管理方法让组织聚集力量更好地前进,才是企业的关注重点。

凯文·凯利在《失控》中提出「去中心化」的组织演进模式,指一个系统没有统一的控制机构,而是分布式的各自为政,但之间紧密连接,没有中心,或者每一个点都是中心但都不是控制式的中心。去中心化强调分布式组织结构的强大力量,这一点与 OKR 倡导的鼓励自驱和高效协同有异曲同工之处。

OKR 的核心要义是让组织内每个人都同步做好目标管理,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动态调整。分布式组织结构形成网状,网点是组织的各种关键角色,网线是组织好内部协同的制度和工具,OKR 就是帮助这个网络在动态变化时做好信息高效同步的工具,为个人不断探索创新营造开放的氛围。 比如某一个小集群的目标在变,就利用 OKR 工具就去帮助这个小网层层传递信息,一方面保证小网内的成员能认清方向、继续前进,另一方面也让整个大组织保持动态平衡,不至于「牵一发而动全身」。

从这个角度理解,OKR 本质上是一种沟通工具:只有先提供一个平等开放的去中心化环境,才能激发个人的自驱动力;只有先做好组织内部沟通,才能实现全员目标管理。

企业文化需要落地场景

OKR 理念从硅谷孕育而生,目前看来,硅谷的公司确实更容易发挥出 OKR 的力量,这是为什么呢?

回到沟通的本质,硅谷的海外公司提倡和谐文化、随意着装、零食供给,这些看起来很酷炫很好玩的规章制度并不是作秀,它的初心是为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环境,让员工能够更畅所欲言,我们可以把这种文化定义为「有序的混乱」。

美国把橄榄球比赛中的争球叫 scrum,两队成员同时抢一个球。工作中的 scrum 则是希望员工不设边际,要把工作目标当作橄榄球一样去争去抢,而不是把球像烫手的山芋一样丢来丢去。硅谷的很多公司通过营造有序的混乱,让大家能够更好地去沟通交流,通过有效反馈,去促进组织快速成长。

反观国内公司,大家在沟通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顾虑,比如跟领导去谈事儿,得想清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、领导喜欢什么样的汇报风格等等。受企业文化限制,国内公司在实际落地 OKR 时很难彻底打消顾虑。

企业文化口号不能只是挂在墙上供大家参观呐喊,所有文化应该在工作氛围、制度、做事方式等方面有可见的落地场景。比如,追求极致,我们在优化用户体验上需要追求极致,不能觉得 DAU 达到目标就不用管了。这是我们工作中的场景,如果能用漫画形式清晰地展示出来,当下一次再遇到类似的场景,员工潜意识里就能督促自己用「追求极致」的方式去解决问题,久而久之,企业文化就与工作日常融合在一起了,同时在日常执行时又能反哺大家对企业文化的认知。

扁平管理需要表里如一

扁平化管理提倡信息通畅透明、公司等级制度弱化。在组织扁平化管理的趋势下,国内很多企业在内部交流时也倡导直呼其名,不习惯叫中文名的企业就换叫英文,比如把同事 Michael ,把领导 Michael 叫大 M ,实际上,这是变相给领导加上特殊称呼。

减少规则和审批、淡化汇报关系、直呼其名的交流方式,这些管理改革是为了让大家更平等地沟通,最大化地减少跨级、跨资历交流的心理负担。

扁平化的管理细节需要做到表里如一,打造极致的促进沟通的优化环境,尽可能扫除组织成员在沟通中先入为主的障碍,不能像「把领导叫大 Michael 」那样换汤不换药。在拥有良好沟通环境的前提下,组织成员才能敞开心扉,激发出内生动力积极完成高目标,组织才能聚集全员力量更好地前进。

把OKR实施当做一个项目,KR负责人就是项目经理

把OKR实施当做一个项目,KR负责人就是项目经理,每一项被分解落实的任务都需要一位“唯一负责人”,有关项目管理的很多知识实践都可以被借鉴到OKR实施中。

对于KR负责人这个项目经理来说,有三点对于OKR项目的任务落实至关重要:

1、KR负责人要组织由下至上的任务分解。

他对季度末希望交付的最终结果非常清楚,由此他需要设计必要的里程碑,树立任务的先后关系,确认资源是否足够。有效的项目计划也是需要由下至上的,它不应该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甘特图。

2、管理项目变更,KR负责人要懂得权衡。

不断堆叠或者随意削减的任务序列,都会降低KR达成的可能性。

3、项目和计划不符时,KR负责人要懂得“会商”。

在遇到重要的变更、明显的脱节、严重的进度滞后、突然改变的环境和条件时,项目经理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就是“会商”,把相关的同事尽快集合起来,说明情况,或者了解原因,阐明影响,对当前的任务进行立即的修订,并且约定检查机制。这要求KR负责人像优秀的项目经理一样,有主动发起沟通的习惯和动力。

另外,KR负责人还需清楚,分析和讨论OKR考验的是团队的沟通和决策能力,实施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则考验的是组织的执行力。

OKR不是一个绩效考核系统,它更多的是一套自律性系统。唯一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约束好自己的行为,始终把OKR事务放在最高的优先度上。我们需要一个稳固的执行、复盘、改进的循环,所有参与成员不仅达成约定,而且建立起习惯。

建议KR负责人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:

①指认一位OKR大使

建议刚开始实施OKR的企业指认一位OKR大使,主要职责包括:

理解和宣导公司OKR内容、推动OKR的汇报、评估等管理工作、搜集和识别OKR执行过程中的问题,并提请相关同事注意,帮助OKR实施打破部门和层级的边界

②开展每周会议

每周是一个极好的集体沟通节奏,一般建议将OKR议程直接纳入每周管理例会,而不再另外开会。

周会首先要对所有OKR执行进程进行检查,了解当前进度,判断达成概率。如果有明显受阻的KR执行,则利用这个机会来讨论办法和协调资源。达成概率较高的则直接跳过。

每个季度OKR实施的头两个礼拜,要着重注意检查任务落实的程度,就像判断发动机是否已经点着。

在每周评估OKR的过程中,即使发现制定的OKR有不合理的地方,也不建议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更改OKR,频繁改动OKR会让这套自律性的系统失去应有的效力。可以将其放到比较正式的期中评估环节。

一个简洁,但行之有效的管理例会模式应该是这样的:

聚焦在OKR的评估上;

本周重点工作:在例会中,只要确认Top3-5就足够了;

接下来一个月内的准备事项:可能包含公司行业时间线的常规运营内容;

运营健康度检查:提示会议参与者观察团队健康度、产品和服务质量、客户满意度方面的潜在问题。

可以整理出一张如上图所示的简单表格,发给所有与会者。如果能够将这个信息与全体员工共享则更好。

③开展一次期中评估

OKR的制定和迭代周期通常是按季度。在季度中期安排一次期中评估能够帮助我们加快迭代速度,但又不至于耗费过多的沟通成本。

期中评估主要的目的,是为了给予前半个季度的执行一次复盘和调整的机会。如果有对OKR内容本身的修订,应当反映在书面记录上,并且说明修订的原因,同样公开给全员。

OKR实施效果不明显?快看看是不是这些原因

一、 自上而下断层

常见场景

老板想要从上往下推行 OKR,推到管理层时开始出现断层,越往下断层越大。在一些制造业或者现金流比较稳定的企业里,很多老板有动力想继续拓展企业边界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,但管理层容易安于现状、没有突破天花板的欲望、认知不统一,这些因素导致 OKR 在推行中断层。

解决方案

首先,老板应该想清楚公司当下的状态,是要更快发展还是保持现状,再根据需求来判断适不适合用 OKR,或者适合什么样的 OKR。如果改革意愿强烈,已经决心要推行 OKR,就努力给管理层讲清楚公司的战略和 OKR 对于实现战略的价值,将 OKR 坚持贯彻执行下去。

组织往哪走,组织里的人也要跟着走,而不是让组织去适应人的走向。

二、 效果不明显,中断执行

常见场景

有的企业在运用 OKR 的时候不得要点,实践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明显,不像传说中的神乎其神,就中断或放弃执行。

解决方案

组织管理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,若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推行 OKR,基本都会失败。OKR 理念在依靠工具落地时需要时间,只有在长期执行的过程中,理论才能指导员工落地自己的目标,同时,员工也能通过实践逐渐完善对 OKR 理念的认知。决策者如果决定推行 OKR,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。

三、跟战略脱节

常见场景

大家在拆解 OKR 时,经常把 KR 变成一堆 To do,对于拆解的框架没有统一的认知。对很多产研型的组织来说,团队定的目标都达成了,产品该上线就上线、该迭代就迭代,但客户和营收都没有增量,这就是典型的把 OKR 当作了项目 To do 管理,忽略了组织宏观战略的承载。

解决方案

OKR 是目标管理工具,不对项目管理负责。在制定 OKR 时,需要把 O 和战略对应起来,明确自己到底服务谁、为什么创造价值;KR 则是关键里程碑,明确目标实现路径。至于如何达到里程碑,是在日报、周报等项目管理里需要做的事儿。

四、 目标丢失,执行过程中跑偏

常见场景

很多企业在周期初制定 OKR,在周期末做回顾,中间就忽略不管,当执行过程当中出现插曲时,各组织部门难以协同,一边的目标已经发生变化,另外一边可能不知道、还继续干之前的事情,最后回顾才发现执行已经跑偏了。

解决方案

在执行过程中,需要随时追踪、复盘目标达成状态,情况发生变化时,及时与相关部门同步信息才能有效协同配合。

五、 Leader 沉迷细节,成为组织瓶颈

常见场景

很多迅速发展的公司倾向于从精通业务的年轻骨干中提拔 leader,但对于怎样培养 leader 去适应角色变化、学会内部协调还存在很多问题。比如在产研岗位上,很多事情等待决策和跟进,但很多骨干成为 leader 后依旧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产品细节上,忽略了组织管理。

解决方案

对于 leader 来讲,角色发生变化后必须明确自己当下应该创造的价值,有些事该亲历亲为,有些事该放权,不要让自己成为组织发展的瓶颈。

10个公司推OKR,9个都做成了KPI?

随着大厂纷纷入局,OKR目标管理法越来越火。然而,我们调研后发现一个很尴尬的现象:10 个公司推 OKR,9 个都做回了 KPI 。既没搞懂 OKR 是什么,更没有找到 OKR 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
在众多实行OKR的企业当中,字节跳动当属其中的佼佼者,那么字节跳动为什么可以成功落地,也许我们可以从字节跳动的成功案例窥探一二。

01  字节跳动为何能成功落地 OKR ?

1)扁平化管理,OKR 全员公开可见

字节跳动有个非常有特色的管理理念,叫做「基于上下文,而不是基于控制」( Context, not Control),即事情该怎么做,是希望员工能在完整的信息基础上做判断,鼓励员工主动思考,而非强调流程、上下级与命令

公开透明是 OKR 的重要原则之一

在字节跳动,大家的 OKR 是公开的,即使是入职第一天的员工,也可以直接看到张一鸣的 OKR。

“比如我们有非常多的跨部门合作,‘开会坐在一起却不认识对方是谁’的情况很常见,我经常的做法是,拿起手机,打开他的头像,看一眼他的 OKR,半分钟就知道他的主要职责和工作重点是什么了。”

因此,在字节跳动,OKR 不仅仅是个自上而下拆解的结果,除了与上司有关,还与本部门同事、跨部门同事有关,是高效沟通与协同的基础。

2)重视工具,用工具有效推进 OKR 落地

OKR 本身是为了应对变化而生,对于变化的及时记录和传递非常重要。如果以信息孤岛的方式进行 OKR 的实施,不能及时让参与者周知变化做出响应,这个 OKR 就白定了。

3)及时跟进,将 OKR 与日常工作深度结合

很多企业都尝试过使用 OKR,但是发现没有用。

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家写 OKR 只是走个形式,期初随便写写,中间完全不跟进,期末总结的时候,发现一些事儿做丢了,一些事儿跑偏了,能跟进的也就一两件,还都不如人意。

OKR 在执行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,要定期追踪。在字节跳动,OKR 与例会是紧密结合的。

一场 OKR 例会的要点:

会议讨论内容:部门周会以部门 leader 的 OKR 作为讨论主体,来判断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

目标完成情况:包括目标的达成情况、遇到的问题/风险、需要的支持等

关键结果进度:包括关键结果达成的情况/问题/风险

下一步行动:及时列出 todo 并设定具体负责人及截止日期

02  OKR 实施中要避免哪些坑?

1)把 OKR 当成项目管理

很多人会把 OKR 当成项目管理,其实二者有本质的区别,不可混为一谈:OKR更关注「为什么做」和「完成标准」,而项目管理更关注「怎么做」。

OKR 承接战略,然后输出项目,再通过项目管理去落地到具体的任务。

举个栗子:

制定 OKR

O:解决用户产品使用中的核心痛点,用户满意度提升20%
KR 1:用户软件采购成本降低 20%
KR 2:新用户上手流程精简 10%
KR 3:用户咨询回复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

开展项目管理

项目 1:缩短用户咨询回复时间
任务:
新增 5 名客服人员
实施轮班制度
制作常见问题知识库
引入智能答疑机器人

简言之,OKR 的制定需要抬头看路,而不是低头一路拉车。

尤其是对管理者而言,搞清楚目标方向才是核心,在此基础之上,还需要去考虑可衡量的关键结果,而不仅仅是具体任务的集合。

2)用 OKR 来做绩效考核

10 个公司推 OKR,9 个都做回了 KPI 。

很多时候大家会分不清楚 OKR 和 KPI 的关系:OKR 是目标管理工具,并不是直接的考核工具。做绩效考核的时候,可以参考 OKR,但不要直接把 OKR 得分作为考核结果。两者并无好坏之分,只是适用的场景不同。

例如在一些生产制造加工企业,外部的变量不大,任务很明确,变化小,KPI 还是有很大意义的。但在多变的环境中,在需要快速响应和跨部门、跨地区密切协同的场景下,OKR 更有用武之地。

写在最后:

OKR 的实施,从 0 到 1 必然需要一个过程。

企业需要根据行业特点、发展阶段、员工特质等形成自己的判断,就是要不断地实践,再从实践中得到反馈,反哺理念,再由理念优化实践,进入良性循环。

固本主义和瞻前顾后是用不好 OKR 的,必然无法实现优化管理效率的目的。

我们看到的最佳实践案例,无不把重心放在实践上,决策层投入极高的关注,贯彻执行、积极反馈、不断优化。

字节跳动的成功不是偶然的,正是善用OKR、追求效率让字节跳动从知春路的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估值750亿美元的独角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