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答:能把OKR当做绩效考核的工具吗?

很多公司使用OKR,还是把OKR当成了绩效考核的工具,显然是不正确的,失去了其本身的价值了!


OKR是目标管理工具,它管的是目标的事情,所以考核的事情不要找它,那是KPI要做的事情。
对于企业来说,既然引进了OKR,肯定是原有的管理模式有问题,希望新的管理方式解决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,并且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。
数字化时代,市场不确定和不稳定以及内部的矛盾不断,所以企业更需要宽松和人性化的管理,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性,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如果企业还是注重各项指标的考核,员工的能力就会被考核限制,无法突破无法创新,自然也不能为企业创造高绩效,甚至开发第二增长曲线。
所以企业在实施OKR时,源目标更倾向于将考核评价和目标管理分离开来。这样做的价值非常大,目标管理的环节专注思考如何实现目标,并思考路径,而绩效考核专注于对所做贡献的公平回报。这样可以进一步释放员工的潜力,
“取乎其上,得乎其中;取乎其中,得乎其下;取乎其下,则无所得矣。”——《论语》
那么分离开的考核管理怎么做?


可以采取OKR与绩效弱挂钩的方式,通过360度环评(包括自评、互评、上级评分)来考核,多维度的考核更能衡量一个员工对公司的价值。

使用OKR自上而下的层层分派任务正确吗?

使用OKR自上而下的层层分派任务正确吗?其实这个是不对的,为什么呢?因为OKR管理法强调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制定OKR的目标,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让员工有参与感,从而更加主动的去思考去完成目标。

但是多企业引进了OKR管理法之后,想要在制定目标时,通过自上而下的分解,实现战略方向的一致性。
但是应用OKR,有一个很重要的点,就是组织中的个体围绕组织的方向去制定自己的目标,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当每一个员工能参与到企业OKR和自我OKR制定的过程中来,团队达成有效的反馈和沟通,他们就会有主人翁意识,不再认为这些目标是给领导和企业完成的了。当员工参与其中,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之后,他们贡献的就不止一双手了,而是一个人的智慧。
“在一线作战的人通常会提前感知到即将发生的变化。销售人员往往比管理者更先理解顾客需求的变化,金融分析师通常是最早知道商业变化的人。”——安迪·格鲁夫
OKR是比较灵活、敏捷的,自下而上,主动的去完成上级的任务

想要OKR落地,以下几个点做到就可以快速成功做到

怎么让OKR快速成功落地使用?下面给大家通过实战经验整理了以下几个好的建议,让你的OKR飞起来!

一、适当精确衡量:

鼓励运用SMART原则衡量OKR的最后结果,而这意味着在一开始,OKR的制订就得精确。但是这并不需要签订任务书,而是通过商谈的方式解决,也不是硬性要求,在“摸着石头过河”的过程中,OKR可以不用拘泥于SMART,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完善。在此过程中,领导者在心中应对保底OKR有数,并带领团队向着挑战性OKR努力。

二、注重沟通:
建议领导者每两周与团队成员面谈,沟通OKR实施状况,帮助解决困难、及时调整、听取员工建议。而在沟通的时候,领导者要注意尽量让员工思考并表达想法,不要做过多干预。

三、与企业使命、愿景看齐:

OKR必须与企业的使命、愿景、战略目标保持一致,并写进OKR表单,以让每个员工都铭记于心,并以此思考自己真正应该做什么。这样,即使公司业务调整较快,OKR也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。并且,OKR是由员工主导的,可以根据变化在需要时调整。

四、不需要目标分解:

OKR不用将目标自上而下分解到每个团队成员,而是将目标公开,由团队与成员自己思考,为了实现目标,我可以做什么,应该做什么,所做事情的价值与意义,从而制订自己的OKR。

五、先试点再推广:

OKR可以在整个组织中使用,也可以先在团队中试点,进而推广到需要的部门。首先应建立起OKR相关的共同语言,必要时还可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外部专家资源予以指导。此外,要给予员工充分的主动性,如果有成员认为某项工作对于实现目标十分有好处却不在OKR里,也可允许他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去实施。

当然,如果你的团队不超过300人,也可以同时启动!

六、打造透明且主动的绩效文化

OKR不仅是一种适用于企业高速增长、商业模式转型变革时期的业务和目标管理工具,还有助于激发员工自驱力,建立公开主动的企业文化,并融入绩效管理,打造卓越管理流程。

配合人才发掘:

OKR会让组织考虑招聘更多Y型员工 (有关X、Y理论,请查阅有关MIT-麻省理工知名学者道格拉斯·麦格雷戈(Douglas McGregor)的研究成果),也是发现高潜人才的参考工具。员工若能做到OKR的制订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,具有一定的组织影响力,并经常能够完成自己的OKR,就必定是真正的高潜人才。

七、重视基层员工:

按照“公司-团队-个人”的顺序制定OKR时,OKR的目标由领导层与员工共同商讨而来,鼓励各级OKR都对员工公开,激励员工自己发掘有价值的工作内容,创造一个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。在这种环境下,员工承担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,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,甚至可以参与决策和管理;领导者的主要职能则是定期、相对高频地指导和服务,鼓励放手让员工去思考、去尝试,60%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可以根据基层的建议修改或调整。

八、带动团队有效沟通:

OKR提供了一个结构性的方法,专注于整个公司的短期、长期目标与可交付的结果;便于部门、团队之间的协调统一,不同部门坐下来讨论彼此团队和公司的OKR,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,资源也能因此得以集中,避免冲突、浪费;通过沟通、评估和调整,确保实践关键结果能够达成目标。

九、与绩效管理软性衔接:

OKR不是绩效管理工具,而是通过业务目标的管理,思考如何将目标落地,重在目标设置与过程管理,之后再与绩效管理挂钩。

十、绩效管理≠绩效考核

现今,很多所谓的绩效管理还停留在考核阶段,只看结果,不问过程,通过对结果的考评,评判员工的表现,或者据此将员工分级甚至作为淘汰的标准。结果,员工通常疲于完成考核指标,很少在不考核的地方花费精力。而绩效管理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过程,鼓励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各级OKR,做一切真正有助于组织发展的工作。

十一、融入绩效管理:

OKR能够轻巧地将绩效管理日常化,与招聘等其他模块相配合。OKR可以独立使用,也可以用于考核,纳入绩效体系,并与薪酬挂钩,但绝不是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。在实施OKR的过程中,也可从绩效体系的设置上进行引导,确保OKR的实施受到重视。

十二、建设卓越领导力:

管理者应在所做的事情上追求卓越,建设具有高度生产力、积极上进的员工队伍,着重建立兼顾的上下级关系。OKR可以帮助管理者建立完整的计划流程,鼓励主动性与抓住重点,提倡将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并通过管理者与团队成员持续与定期地沟通,实现团队氛围提升与领导力发展,确保目标实现,共同打造卓越管理流程。
以上十二点是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OKR落地经验,你可以试试看,应该是非常有帮助!

企业管理层、员工进行OKR复盘会议需要考虑哪些点?

一个周期定的OKR已经推进完成了,最后一部就是要复盘了,那么对于企业的管理层以及员工进行OKR复盘需要考虑哪些点?


一、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几点:

  1. 在此期间,员工的主要目标和责任是什么?
  2. 员工表现如何?
  3. 如果有员工表现不佳,他该如何改正?
  4. 如果员工表现良好或者超出预期,我能做些什么使其在不倦怠的情况下保持高绩效?
  5. 什么时候员工最投入?什么最不投入?
  6. 员工给工作带来了什么优势?
  7. 哪些类型的学习经验可能会让这位员工有所收益?
  8.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,员工的关注点应该是什么?以他目前的角色,是否达到了期望?如何最大化当前角色的贡献?或怎样为下一个机会做准备——无论是一个新的项目、一个拓展性的任务,还是一个新角色?

、相关联的员工也应该做好沟通的准备,具体来说,他们可以向自己提问:

  1. 我的目标实现了吗?
  2. 我是否发现了机会所在?
  3. 我是否理解自己的工作与最大的目标之间的联系?
  4. 我能给我的管理者反馈什么?

一个高效的OKR复盘会议会让你迅速知道在推进OKR的时候有哪些不足,有哪些是亮点,迅速找到问题,并在下个季度如何避免!

设定OKR如果有这四点就会用不好OKR

很多企业了解了OKR的价值之后,会觉得OKR非常强大,但是在使用OKR有些失败,原因在设定OKR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!


一:目标过多
组织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无法一次完成过多的事情,所以需要聚焦。
目标设置过多,会让人难以聚焦到最重要的事情上,甚至会浪费很多宝贵的资源和时间。组织和个人应该确定 2-5 个最重要的目标,并为它们设置优先级。

目标缺乏挑战性
合格的目标应该是鼓舞人心、充满挑战的,能激发员工潜能,并驱动组织持续前进。
相反,如果目标轻而易举就能被实现,员工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也会大打折扣,这不仅隐藏了员工的实力,还会妨碍组织的高速发展。

三:把关键结果写成 to-do-list
关键结果不是任务清单,而是驱动目标实现的最关键、最有价值的因素。

理想状态下,当某个目标对应的关键结果全部完成时,这个目标也就实现了。

任务通常是一两天内就能完成的事,如「会见新任销售总监」、「给客户发送一封邮件」。相比之下,关键结果需要付出更多。

四:关键结果不可衡量
关键结果由对应的目标对齐而来,并且能够用来判断目标是否实现。
关键结果应该是客观的、可衡量的,一般情况下,当每条关键结果都实现了,那么对应的目标也就完成了。除了数量、百分比以外,关键结果还能用完成时间、客户评价等指标来衡量。
遇到以上四个情况在使用OKR的时候会有所失败,不够聚焦,也无法衡量,那么这种情况如何解决呢?可以来咨询源目标OKR!

新的双月又双叕开始了,你还会OKR制定吗?

当下,OKR(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)备受企业和组织关注。OKR 敏捷、上同下欲、便捷高效等特性在当今VUCA的环境中,可以让管理者随时根据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前进方向,提高组织凝聚力和业绩增长。

但是企业要想成功落地OKR,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,其中第一步就是OKR制定。
那么如何定制一个“高质量”的OKR呢?

一、如何定制好O?
OKR顾名思义,就是O+KR,O就是目标,目标定好了方向才不会错。
在企业中,制定目标环节,每个组织、成员都有自己的目标,根据OKR制定的原则,一个合格的OKR必须是重要而具体的、是鼓舞人心的、是具有行动导向的。
但是在制定过程中需要注意,目标(O)应该是由自己主动提出、有挑战性的,也必然是需要经过思考和评估的,而不是直接照搬上级的OKR,同时,也要避免过空、过细,同时应注重长短期并重。
比如,我想在几年剩下的时间里减肥,那么假如我定
O:2021下半年,体重减少10斤
这就不是一个好的O,因为缺少挑战性,而且也太细致了,更像是一个Todo。
那么我们改一下:
O:2020年下半年,将身体素质提高,拥有健康体魄
这样就符合一个高质量O的制定标准了。

更多OKR案例可点击源目标OKR官网查看:


二、如何定制好KR?
O定好了,需要KR来支撑这个O。
一个合格的KR需要5个要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MART原则:
•必须是准确的,不能含糊其辞
•必须有严格的完成时间
•既要有挑战性,也要务实
•必须是可以衡量的
•必须是能够被事后验证的。
同时高质量的KR还需要注重是否与目标有相关性,在理想状态下,当所有KR都达成时 O 能得以实现。
此外还需要重点突出关键KR,不罗列堆砌,也只有这样才够聚焦。


三、如何高效制定高质量OKR?
OKR制定是一个完整OKR周期的首个环节,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。
如果采用简洁好用的专业工具,往往能帮助成员更高效地制定合格OKR。
以源目标OKR为例,可以为用户提供简洁、可视化的全流程管理系统,保证目标管理每个环节都清晰、敏捷。

在OKR制定环节,源目标OKR有OKR 智能填写,可帮助制定目标与关键结果。
在一个界面流程中设置OKR周期,设置O,设置对应KR、设置信心值、调整权重,选择对齐对象全搞定。

成员通过源目标OKR软件,可以随时查看上级、同级、下级OKR,节省沟通成本减少信息误差,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高效对齐,促进组织内部高效协同。
在完成OKR制定之后,后续的跟进、总结也很重要,通过源目标OKR软件这一专业目标管理工具,“四会驱动”全过程,从制定到复盘,都可以得到有效承接。
不仅如此,源目标OKR将“绩效”板块纳入软件,使用当下互联网大厂都在使用的360度价值环,将OKR与KPI有机并行,评轻松建立全流程考核体系。
现在,源目标OKR的专业落地团队也已经帮助多个组织成功落地 OKR ,让OKR的价值开始在更多组织当中得到持续提现。